一、思政課程群概況
思政課程群主要包括《毛 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形勢與政策》三門必修課,《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張垣文化之旅》、《戀愛婚姻家庭——大學生性教育》、《法律講堂之婚姻家庭法》、《大學生普法講堂》八門選修課。
二、師資力量
現有思政課專職教師16人,選聘院系具有文史專業背景的黨總支書記、副書記、專職輔導員、團總支書記、學工組長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57人。專兼職思政課教師高級以上職稱24人,碩士以上學位41人。河北省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2人,河北省“三育人”先進個人2人,河北省師德標兵2人,河北省先進德育工作者1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1人,張家口市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3人,張家口市優秀教育工作者5人。有兩位思政課教師在河北省第三屆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大賽中獲獎,有多位思政課專兼職教師在河北省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中獲獎。
三、思政課教學特色
馬院承接了“回味紅色經典 傳承革命精神”德育典型案例、“弘揚張垣文化 傳承民族精神”思政課教師研修基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示范課堂”4個河北省提質培優項目建設;立項建設河北省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重點建設“張垣文化之旅”精品課1門,校級精品課7門。
持續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充分利用多種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全面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優質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加快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多種課堂組織形式,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落實導師制,建立“傳幫帶”工作機制,以老帶新,開展一對一教師成長計劃。高質量完成每月一次的互聽課評課研課活動,促進青年思政課教師成長。
實行集體備課制度,建立思政課教師“手拉手”備課機制。根據各教學班不同的授課對象、教學要求、課時安排,組織思政教師每月兩次線上或線下集體備課,集體討論研究其教學內容和方法,確立重點、難點,安排教學進度,形成相對統一的教案和授課PPT,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
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探索多樣化育人方式。探索課內實踐、校內實踐、校外實踐的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課內實踐教學主要采取講座、專題報告、討論、演講、辯論、模擬教學、情境體驗、案例分析、影視教學等形式;校內實踐教學采取課外閱讀、名篇欣賞、征文比賽、主題教育、志愿者活動、學生自制課件、大學生自己的思政微課等形式;校外實踐教學利用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調查、社會公益等活動,利用寒暑假開展各種形式的調研考察,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接受豐富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豐富知識閱歷、拓寬視野、增長才干。
思政課教師進行“紅色教育工作室”建設
以“課程思政”為抓手構建大思政格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或校園活動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探索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體系。在強化政治引領、關心學生成長、搭建成才平臺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加強“第二課堂”建設。
規范教學管理,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強化學分制,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實現日常工作運行的規范化、制度化。重點強化課堂教學紀律,與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各系部加強聯系和合作,建立學生考勤聯動機制,確保學生到課率、抬頭率、點頭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探索考試方法改革,推進多樣化測評。按照教育部開放式個性化考核和注重過程考核的要求,積極探索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融會貫通理解運用的能力,將“單一終結性量化考試”提升為“綜合過程性考核評價”,實現“知行合一”。
四、實踐教學條件
擁有思政課校內實踐基地1個,能夠滿足思政課小班教學和研討、思政社團活動以及思政課教師學習研討等。校外思政課實踐基地有:宣化博物館、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旗幟嬰兒乳品股份有限公司、張家口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學基地”